夜色中誤入沙漠與死神擦肩而過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在那激情燃燒的20世紀60年代,我們這些十六七歲的中學生,積極投身於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建設。踏上西去的列車,經過幾天幾夜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河西走廊的一個小鎮——玉門鎮。我們在戈壁荒灘開荒造田,艱苦的環境使我們這些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城市學生,得到瞭鍛煉,實現瞭人生價值。
在那期間,發生的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那是支邊3年後的一次無知,使我們誤入沙漠,與死神擦肩而過。
河西走廊的夏天,天氣非常晴朗,地面幹熱。適逢星期天休息,我們幾個戰友相約同行,去另一個團場看望幾個朋友。當年,河西走廊交通很不發達,隻有一條橫貫東西的蘭新公路,那些鄉間小路的路面就更差,而且還很少。好在路途並不算太遠,大約25 公裡左右,但沒有通勤的客車,就連貨車、馬車或牛車也是很難碰到。順公路而行,卻要多繞很多彎路,需要多走幾十千米的路。因此,我們決定,邁動雙腳,這樣隻需要8—9 小時,也就相當於一白天的行程,想來也很方便。
河西走廊的地貌大約分為3種:面積較大的戈壁灘、沙化的沙地和含有表層鹽堿的鹽堿地。面積均大小不一,有小到幾十、幾百平方米的,也有大到幾十、幾百平方千米的。出發前,我們準備瞭一些食品,帶瞭些水就上路瞭。我們在想,邁開雙腳,隻要找準瞭大方向,就沒有什麼大問題瞭。就這樣走瞭一天的時間,人沒感到有多累,但太陽卻已西落,天一點點地暗瞭下來。月亮也不知在什麼時間掛在瞭天空,接著就是滿天繁星,星光燦爛,大地被夜幕所籠罩。由於我們經歷瞭幾年艱苦環境的磨練,有過夜間在田間澆水灌溉的作業經歷,已經習慣走廊的夜色,也不怕野外的夜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