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行走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李白一生漂泊,幾乎遊遍名山大川,給人們留下瞭一個飄逸灑脫的行者形象。在李白的行旅中,他對浙東一座並不太知名的天姥山表現瞭特別的偏愛,不僅在早年表達瞭傾慕之心,在中年遭受人生的重大轉折時還寫下瞭“夢遊”的詩篇。李白為什麼對天姥山這麼向往?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呢?酒入豪腸,七分釀成瞭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每次讀到餘光中先生《尋李白》中的這兩句詩,周身就禁不住熱流湧動。一個披發仗劍、月下獨酌的“謫仙人”形象,仿佛正穿過時光的隧道,從大唐盛世的那一端朝我迎面走來。他的衣襟飄動若飛,手中的美酒香氣沁鼻,但他的臉上卻寫著復雜而模糊的表情,清高、自得、傷感、超脫……佯狂瘋癲而又孤傲跋扈,讓人仰慕卻又近之不得……我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一個詞,才能概括這位詩人獨特的氣質。
—是啊,一千多年過去瞭,誰又能清楚解析“李白”兩字呢?
李白的一生都在流浪,用現在時髦的話說,他的一生都在“行走”。不過,他行走的蹤跡飄忽不定,他行走的心態五味雜陳。似乎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行走的終點是哪裡。現在誦讀李白的詩文,我的心中常常浮想聯翩:這些讓他才情四溢、心潮澎湃的山水景致真有那樣神奇嗎?當我的腳步和他的腳印重合,相隔千年的我們是否能產生某種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