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父子兩條路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大師教你怎樣改變臥室風水
生個兒子當像誰?從外貌上來看,可能都想生個兒子都是自己的翻版的,如不像自己,那問題就大瞭。可是從對生活的設計上,是不是都想兒子是自己的翻版呢?大半人都希望兒子走的路不是自己的那條。魯迅是中國第一文豪,卻:“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去做空頭文學傢,如果實在無能,就做點小事,學一點小藝也能養傢糊口。”
魏晉七賢中的嵇康,出身高貴,關系資源大大的好,他是曹操的侄孫女婿,嵇康時代,曹操雖死,但餘威還在,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循著這層關系去爬官,那是一張通行證。皈依體制,去過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對於嵇康,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太容易瞭。但是,嵇康采取瞭一種“反叛”的姿態,與其他名士一起發動瞭一場“不合作運動”,不但不當公務員,而且連國營工廠都不進,隻在洛陽郊外開個鐵匠鋪,當個體戶。當個體戶,本來無所謂,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真是好漢。但嵇康應該明白,在中國當私營企業主或者說個體戶,那是需要保護傘的,人傢是沒有保護傘都要去找,嵇康卻是保護傘主動來保護,他卻不要。在洛陽城裡當瞭大官的鐘會,帶領各個部門來給嵇康掛“重點保護”的牌子,來給他“現場辦公”,給優惠政策,他卻連睬都不睬,待人傢要走,甩出一句冷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大官鐘會哼瞭哼鼻子:“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