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唐古拉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骷髏申冤
1995年,我作為援藏幹部,在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羊絨加工廠保衛科工作。廠址遠離縣城,周圍就是廣大牧區。多年來,職工們與牧區同胞唇齒相依,結下瞭深厚的情誼。
我們廠歷來把扶助牧區當做一項政治工作來抓。那年3月,廠裡輾轉千裡從四川運來一批課外讀物,準備捐獻給偏遠的帕耳村小學的孩子們。帕耳村位於巍巍唐古拉山腹地,當時大雪封山期未過,汽車根本無法進入。隻能依靠傳統的交通工具犛牛瞭。廠領導決定派我完成這件艱巨的任務。我拍著胸膛答應瞭。能為牧區孩子做點事,我感到十分光榮。
附近的牧民聽到消息,馬上牽來瞭一頭健壯的牡犛牛。它看上去比內地的黃牛、水牛要矮,但更結實,灰黑的長毛把全身和脖子都嚴嚴遮住瞭,一對犄角指向前方。
犛牛有野犛牛和傢犛牛之分,傢犛牛就是由野犛牛馴化來的。它們的耐寒和耐缺氧能力是其它動物望塵莫及的。傢犛牛能背負幾百斤重的貨物長途跋涉,能爬很陡的坡。別忘瞭這裡海拔5000多米,氧氣隻有平原一半。
牧民告訴我,這頭牡犛牛叫旺卡,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極其老實,溫馴,惟命是從,絕不會跟人鬧別扭。這一點最令我滿意和放心。它的近親野犛牛以兇猛好鬥著稱,真要耍起橫來,可夠我喝幾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