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永和豆漿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20世紀50年代,一群退伍兵復員以後,居住在臺北中正橋畔的一個小鎮上。由於前途渺茫,他們整日長籲短嘆,無所事事,一位威信很高的年長老兵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眼看微薄的退伍費就要用光瞭,退伍兵們商量著在街面上做點兒生意,賺點兒小錢,以此維持生計。隻有那位年長的老兵極力反對:“先不忙做生意,我們應該勤快一些,先幫著鎮上的老百姓做一些好事。”雖然大傢都有些不解,但還是按照老兵說的去做瞭。
從那之後,這群退伍兵變得勤快起來。每天清晨,幾個退伍兵拿起掃帚悄悄地把鎮上的街道掃得幹幹凈凈;小鎮上的路被雨水沖壞瞭,馬上就有退伍兵拿起鐵鍬修好;鄰居的房子漏雨,退伍兵也會爬到房頂幫他們修繕好;還有一些退伍兵幫鎮上的居民打井修渠,不計報酬……很快,小鎮上的人們都知道這裡來瞭一群既勤快又樂於助人的退伍兵。
幾個月以後,退伍兵在小鎮上搭起瞭一個經營快餐早點的簡易小棚,賣一些豆漿、油條。令人驚奇的是,小鎮上的人們並不嫌棄他們的早餐單調,很多街坊鄰居都很喜歡到棚子裡吃早點,一些老人甚至特意不在傢做早飯,專門到他們這裡買早點:“你們都是好心人,我們都願意在這兒買吃的,都願意捧你們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