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悲歌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剝熟雞蛋
時值中秋,峒城內外,張燈結彩。八尺戲臺之上,隻聽一陣緊鑼密鼓,臺下數百觀眾頓時鴉雀無聲,翹首以待。
“三尺生絹做戲臺,十指演說數千載。忠奸善惡多少事,談笑之間化塵埃。”隨著吟哦聲起,號稱“峒城影戲第一人”的宋孝義緩步走上臺,紙扇一搖,手捋長須朗聲說道:“今日中秋,老朽親自獻醜,為大傢說一段大快人心的《戚將軍抗倭》!”
“好!”就在臺下觀眾紛紛鼓掌叫好之際,宋孝義拱手四望,無意中看到瞭一個鬼鬼祟祟的神秘身影。那人生得人高馬大,頭戴鬥笠,身穿長衫,一瞅到宋孝義,倆人一對眼,忙遮遮掩掩地躲在瞭他人背後。你看戲就看戲吧,幹嗎躲躲閃閃?民間戲班演出,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全憑打賞,沒人逼你要錢。宋孝義心頭嘀咕著折回幕後,隨即凝神靜氣,遊刃有餘地操縱起影偶來。
宋孝義時年六十三歲,祖上五代均以繪制、雕琢、演出皮影為生,堪稱“皮影世傢”。隻是到瞭兒子宋吉這一輩,清廷沒落,又趕上八國聯軍入侵,直搞得民不聊生,宋傢戲班的收入亦是大減。為維持戲班正常運轉,已退隱多年的宋孝義不得不重出江湖。孰料,一場《戚將軍抗倭》正舞得刀光劍影,說得扣人心弦,宋吉卻急匆匆跑來,湊到他的耳邊說:“爹,福兒不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