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義的作業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離奇的預兆
初為人師時,我教初一語文課。
記得有個教學單元的活動目標是提倡說普通話,恰逢周末是三八婦女節,我便給同學們佈置瞭這麼一項作業:回傢用普通話對媽媽說句“媽媽,我愛你”,然後細心觀察媽媽的反應,再把反應情形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念給同學們聽。
第二天,我詢問作業完成情況,絕大部分同學舉起瞭手,但是,還是有幾個同學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對母親說。於是,我讓舉手的同學讀記錄。
第一個同學讀道:“用普通話說愛媽媽,還是第一次,真開不瞭口,可是不開口無法完成作業,我隻好給自己壯壯膽,把眼一閉用普通話喊:‘媽媽,我愛你!’媽媽嚇瞭一跳,趕忙放下手裡的活兒,用手撫摸著我的額頭,納悶地自言自語‘怪瞭,沒發燒呀’……”哈哈……全班哄堂大笑,笑聲淹沒瞭她往下說的內容。
第二個同學讀道:“回到傢,我憋足瞭勁,心一橫,像蚊子哼哼似的用普通話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好像沒聽見,問我說什麼,我徹底失去瞭說出來的勇氣,支支吾吾地說‘沒說什麼,沒說什麼’。媽媽說:‘缺什麼、要什麼就說,對娘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真後悔,憋在心裡已經很久的話語,眼看就要說出來瞭,為什麼打退堂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