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康熙誰的兒子,康熙的生母是誰
相傳,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傢境貧寒,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從哪裡下手呢?
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瞭他,他就制瞭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計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響著,引起瞭他的註意。他望著泉水出瞭神,思索瞭一陣,回到傢裡,畫瞭畫、試瞭試,做成瞭五層漏壺。
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懇懇。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的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因。節令官叫阿衡,他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做事不慎,得罪瞭天神,隻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臺祭天。
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樣亂,各地的老百姓為瞭修建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瞭,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去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