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為媒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雞蛋破碎
姚君生在京城糧倉任一名小小的書辦,經常在糧倉裡四處巡視,檢點米糧數目,作賬記錄。他這也算是繼承傢業,因為姚傢自大清朝以來,連續幾輩人都是在糧倉裡謀差事。
最近一段時間,他忙得焦頭爛額。從公事上來講,最近糧倉總督張頌傑因為貪污的事情被抓,刑部的捕頭衙役一天往糧倉跑好幾趟,不斷傳人過去問話,查對糧倉的賬目及相關情況。上司為瞭好交差,不停地吩咐姚君生加班加點核對賬目。
從私事來講,姚君生的父親得瞭重病,奄奄一息之際,對兒子說自己唯一的心願就是喝一碗倉燒老米煮的粥。這更是讓姚君生萬般為難。
古語雲,黃金有價,老米無價。在古時候,糧倉內儲藏米的容器是松木做成的圓桶,圓桶底部的米長期被上面的米擠壓,再加上與松木接觸,時間久瞭,便會熏出一股獨特的香氣,而且凝結成團塊狀。這種米就叫倉燒老米,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香醇,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品。要在平時,隻有管理糧倉的高官或者總督才能享受,非常稀有。
姚君生隻是一名小小的書辦,又如何能謀得這稀有的倉燒老米?不過,為瞭在老父臨終前能盡一份孝心,他開始四處打聽,托親戚朋友替自己留意買倉燒老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