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傳說
說不清是哪個朝代瞭,北燕山中有一個小村莊,村裡有戶窮苦的人傢,男人叫杜山,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傢裡窮得叮當響,吃瞭上頓沒下頓,日子十分艱難。杜山便托人讓十歲的兒子小良給一戶財主人傢放牛,雖然不給工錢,但畢竟能吃飽肚子。
小良每天趕著牛群上山,早起晚歸,還要幹些打掃院子、喂雞喂豬的零活,幹不好就會遭老財主的打罵。十歲的小良沒離開過父母,天天想傢想爹娘,但老財主卻不準他回傢,小良隻好背著人偷偷地哭。
有一天,杜山來到財主傢,說小良娘病瞭,到處求醫,吃瞭不少藥,終不見效。小良娘擔心自己活不瞭多久,非常想念兒子,打發小良爹來求老財主讓小良回去一趟,母子倆見上一面……可是,狠心的老財主說:“不行,你兒子回傢瞭,我的牛誰來放?”任憑杜山怎麼哀求,老財主說什麼也不答應,杜山隻好含著眼淚回去瞭。小良不能回傢看娘,隻好趕著牛群進山放牧。這座山裡有一面陡峭的石壁,石壁下有一個平整的小土臺,幹幹凈凈的什麼草也不長。小良把牛群散開後就坐在土臺上,正好看著山坡上吃草的牛群。小良心裡惦記著娘,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平臺上傷心地哭起來。小良正哭著,突然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嬸來到他跟前,伸出手一邊給他擦眼淚一邊安慰他說:“孩子,有什麼傷心的事對嬸子說,嬸子幫你想辦法……”小良見這位慈祥的大嬸對他很關心,就把母親病重,老財主不讓他回傢看望的事對大嬸講瞭。大嬸說:“孩子,別難過,嬸子有辦法,我能治你娘的病。”大嬸說著用手指著小良身邊的一片綠草說:“這種草的根是一種藥,能治你娘的病,你挖幾棵拿回傢去給你娘熬水喝,你娘的病就會好的……”小良聽大嬸這麼一說,就用石片挖瞭幾棵草根。可是,他兩眼望著手指粗的草根又犯愁瞭,便流著眼淚對嬸子說:“大嬸,我不能走啊,我走瞭牛群沒人看管,要是跑丟瞭一頭牛,老東傢能饒我嗎?再說,這裡離我傢最少也有十多裡遠,來回要走很長時間。”“孩子,別發愁,其實這兒離你們傢並不遠,有抄近的路。”大嬸說著往北面山崖旁的山口一指,“至於牛,大嬸先替你看著,你快去快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