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真實的空城計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影響
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演繹的空城計為作者羅貫中虛構。
而在三國的真實歷史中,在天下群雄紛爭的混戰中,空城計其實經常在上演。
文聘,本是荊州主人劉表手下的高級將領,而且是水軍高級將領,對劉表十分忠心。
劉表死後,曹操南征,繼任者劉琮投降曹操,文聘沒有其他選擇,隻能跟著投降。
雖然是最後一個投降,但曹操知道文聘的本事,尤其又是稀缺的水軍將領,那自然高興得不得瞭,任命他為江夏太守。
因為江夏臨近東吳,成為曹魏對抗東吳的最前線,對抗東吳的重任從此就落在文聘的身上,而東吳水軍又是當時三國中最強大的水上軍隊。
公元226年,吳王孫權親自帶領數萬士兵來到江夏。當時正值大雨,江夏城柵多已崩壞,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間,來不及回城補治防禦工程。
文聘得知孫權來到,初時不知怎麼辦,後來想到現在的情況隻有隱潛墨守才可以令孫權因懷疑而卻步。於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將起來,不可讓孫權察見,自己則臥於府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