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叛亂:烏泰“獨立”事件平叛始末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風水輪辦公室擺放佈置
1912年初,內蒙古科右前旗郡王烏泰公開響應外蒙,宣佈獨立,並且組織隊伍進行大規模武裝叛亂。民國政府斷然組織軍隊進行平叛,山東籍將軍吳俊升是這次平叛戰役的主力。這次成功平叛被譽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過繼的郡王
在中國的版圖上,位於內蒙古地區境內有一片美麗富饒的草原——科爾沁大草原。這裡面積遼闊,沃野千裡,水草豐富,牛羊肥壯。清朝時,科爾沁地區屬哲裡木盟(今內蒙古通遼市),烏泰便是哲裡木盟副盟長、科右前旗的郡王,在科爾沁草原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1636年,皇太極就封科右前旗的封建主達佈齊為郡王,並且可以世襲。1870年,第十世郡王病逝。因十世郡王身後無子,旗內王公貴族將第七世郡王的後人根敦占散過繼為嗣,繼承王位。可惜第十一世郡王根敦占散命薄福淺,在位數年也一命嗚呼,而且又是身後無子。於是,旗內王公貴族為王位繼承之事發生激烈爭鬥。第十世郡王之妻、太福晉格根珠拉堅持要指定將十一世郡王根敦占散的長兄烏泰過繼給第十世郡王,承襲郡王的封號。
反對這一主張的王族人士認為首先這不合封襲的慣例,其次,烏泰已出傢為僧多年,為襲王位還俗不妥,堅決主張另舉他人。但太福晉格根珠拉堅持己見,1881年,21歲的烏泰一步登天,由一個終日與佛經、孤燈相伴的喇嘛,還俗襲爵,出任科右前旗的第十二世郡王兼哲裡木盟副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