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對漢政策 忽必烈的父親是誰?忽必烈的祖父是誰?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東山寺傳奇
忽必烈,全名孛兒隻斤·忽必烈,是蒙古帝國的末代帝王,蒙古國尊號“”薛禪汗“。後來他效仿漢制,建立元朝,是為明成祖。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時候,已經開始統治漢族,而作為一位外族君主,忽必烈對於漢族人實行什麼樣的政策呢?
忽必烈的對漢政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親漢政策。從忽必烈建立元朝,仿效漢制就可以看出,忽必烈早期對漢族文化的推崇。早在沒有建立元朝以前,忽必烈就對儒學文化極有興趣。他重用瞭一大批漢族謀士,如劉秉忠、許衡、姚樞、郝經、張文謙、竇默、趙璧等等,並提出瞭”行漢法“的主張。史料記載”聖度優宏,開白炳烺,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現今日本博物館內,珍藏有一冊忽必烈的手札,裡面的字跡極有火候,若不是長期受到漢傢文化熏陶,是極難寫出的。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基本上延續瞭宋朝的官員體制,並且努力保持瞭那一班官員,使他們為自己效忠。
第二個階段,對漢族人猜忌。在忽必烈統治中期,地方上出現瞭李壇反叛事件。漢族將領的叛亂,讓忽必烈對漢族人不再信任,而這對忽必烈後期對漢族人的態度的轉變,具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