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的不幸生活 同治帝的政治主張
同治帝幼年登基,還有一個吊炸天的母親,慈禧太後。看見小編提出他的“不幸”這麼一個命題,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吧!小小年紀就順理成章的當瞭皇上,沒有經過殘酷的帝位之爭,到底是哪兒不幸瞭?
其實在小編看來,清朝末年的皇帝都是不幸的。其中最大的不幸,就是他們生活在清朝末年,國力衰退,財狼遍地。而同治帝的不幸,首先是幼年喪父。父親的早逝,讓同治帝小小年紀就繼承瞭皇位,未能盡情享受無憂的童年。而是穿著厚重的朝服,一動不動的端坐高位,聽著聽不懂的奏折。這對正處於好奇亂動時期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不幸。
第二個不幸,就是有慈禧這麼一個權利欲極重的母親。慈禧太後也許是愛同治的,但同治遠沒有權利來的重要。他一再壓制同治,不僅嚴格要求,經常訓斥他,而且還一直拖延同治的親政時間。
第三個不幸,大概就是英年早逝瞭,同治帝隻活瞭19歲便去世瞭。
同治帝時期實際上是清朝末年一個較為輕松的階段,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同治帝次重大社會動蕩之間,在國際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這樣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時機,給予瞭清王朝喘息的時間,同時也給同治皇帝提供瞭革新的極好環境。同治帝抓住瞭這一時期,開始推行“同治新政”。成立總理衙門,掌管清廷與各國間的外交事務,而且包括對外貿易、海關稅務、邊疆防務、海軍建設、新式工礦業,以及建新式學校、興修鐵路、礦務等,實際上它相當於清廷的內閣兼外交部。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如斌椿率三名同文館的學生及自己的兒子廣英,離京從上海乘輪船出洋,在歐洲遊歷110多天,訪問瞭法、英、荷蘭、丹麥、瑞典、芬蘭、俄國、普魯士、挪威、比利時等國。回國後寫出《乘槎筆記》,寫下火車、輪船、電報、電梯、機器印刷、蒸汽機、攝影、起重機、抽水機、顯微鏡、幻燈機、紡織廠、兵工廠等先進物事。給清朝政府打開瞭視野,介紹瞭先進的技術科學。為後來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