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子到皇帝:弱者是這樣生存的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民間關於蛇的傳說:金環蛇
出局危險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的關鍵詞是“禮儀”。這一年,編瞭26年、七易其稿的《皇明祖訓》頒佈瞭。《皇明祖訓》實在是一部禮儀之法,“以後子孫不過遵守成法,以安天下”——這是《皇明祖訓》頒佈後,朱元璋對帝國禮儀和尊卑貴賤萬世不易的一個訓話。同年,《禮制集要》編成,朱元璋在這部書裡對冠服、房屋、器皿等與禮儀相關的帝國瑣事做瞭具體規定。
當然洪武二十八年最實在的禮儀之舉還不在這兩部法案的頒佈上,而在於兩個人身份的確認──l7歲的朱高熾在這一年閏九月二十一日被冊封為燕世子,小他兩歲的弟弟、l5歲的朱高煦則被封為高陽王。這樣的身份確認在洪武二十八年舉行無疑是意味深長的:朱高熾被冊封為燕世子,這意昧著他將是朱棣百年之後燕藩王的合法繼承人。所以少年胖子朱高熾的洪武二十八年毫無疑問是陽光燦爛的,另外明太祖朱元璋也在公開場合表達瞭他對這個胖孫子的喜愛,這為朱高熾的人生加分不少。
正所謂禮儀吉祥,一切溫文爾雅。禮儀兇險,轉瞬化掌為刀。具體到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身上,在尊長卑幼的禮儀規制下,他們命運的分野已是昭然若揭,毫無懸念可言。朱高熾的人生似乎一眼可以看得到底──接班,成為燕王,然後老去,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