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勸武將讀書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鬼眼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對近臣說:“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結果,“左右不知所對”。
其實,趙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
五代十國,兵禍連綿,當皇帝是個高危職業。藩鎮節度使在外擁有重兵,一些宿將在中央典領禁軍,對於手掌兵權的這些人來講,過把皇帝癮是潮流所向。趙匡胤自己就是以殿前都檢使這一武將的身份發動兵變,取代後周的,他當然越發明白兵權的重要性。
趙匡胤當瞭皇帝之後,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想方設法削奪兵權,並為大宋王朝立下瞭“重文輕武”的傢法。
建隆三年962),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裡立瞭一塊誓碑,其中有一條誓詞:“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趙匡胤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在宋太祖看來,任用文士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不管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成為瞭宋人的普遍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