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容易罪己難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我是你兒子
崇禎可能是中國帝王譜系中最為倒黴的皇帝之一,他接手時大明江山已是一片風雨飄搖。天災人禍可謂不斷,天下事幾近糜爛。但這不意味-切都已經絕望,事實上他本人也沒有絕望。但是,他的治國方略使人難以恭維,在位十七年,任用宰相多達五十。放手使用宦官,誅殺瞭尚可與清抗衡的袁崇煥。在經濟上沒有任何改革,即位之初就采納瞭劉懋的餿點子:裁削驛站,據說可省金錢數十萬。結果陜西大饑,花銀十萬兩也不能解決問題,失瞭驛站生計者也就相聚為盜,在葬送明朝江山中起到瞭獨特的作用。誠如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所說:祖宗設立驛站,所以籠絡強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負,耗其精力,糊其口腹,使不敢為非,原有妙用,隻須汰其濫矣。何至刻意裁削,驅貧民而為盜乎?
驛站的設立可能也不僅僅是為瞭籠絡有力之人,驛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權運轉中所應有的一個層面。僅僅為瞭節約開支,將其一概裁削,必然會造成大批有力之人失業。失業者不造反誰造反?這樣的政策使明朝經濟沒有絲毫好轉。在崇禎末年,為抵擋清兵,也就拿出瞭內帑錢數萬。每個守城的士兵所能領到的也就是二十錢。士兵發牢騷說這錢隻能買五六個燒餅。到後來連買燒餅錢也不發,直接使京中富傢出錢養兵,百金之傢出銀五錢。就是妓傢也要出五錢。崇禎自己說:“一傢豈無二三妓?其傢故可出五錢。”最為怪異的是,不能說皇帝手上沒錢,因為史料記載,李自成破城後,取十七庫銀而去。如此政治,如此經濟,明之滅亡真算得上不察而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