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愛吃鴨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黑段子之娃娃臉
清朝皇帝喜歡吃鴨,每頓禦膳裡總少不瞭鴨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節”,乾隆早膳裡便有酒燉鴨、托湯鴨、清蒸鴨。
乾隆喜歡吃鴨還吃出瞭一道名菜“幹菜鴨子”。據一大飯店掌勺的說,乾隆下江南時,聽說水鄉鴨子好吃,便生嘗鮮之意。時已近午,得趕時間燒制,可廚子連鴨毛都未拔幹凈,又擔心乾隆怪罪,怎麼辦呢?
這廚子也會忽悠,他順手撒瞭把黑幹菜和光鴨一起下鍋,以掩鴨毛。誰想平時吃慣瞭宮廷味的乾隆,換個口兒感覺新鮮,大贊味道鮮美。因為皇帝說好,愛吃,一道名菜就這麼出來瞭。這個傳說並不可信,很可能是飯店編出來的,但卻說明瞭乾隆喜歡吃鴨的事實。
慈禧太後也喜歡吃鴨,她的日常禦膳譜裡有燜蒸鴨、清燉鴨、烤鴨,還有鴨舌、鴨掌、鴨肫、鴨肝、鴨腸。因為慈禧喜歡吃鴨,還有人因此交瞭好運。清末名太監小德張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張能成為慈禧面前的紅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歡吃的菜——燴鴨條。
據當年曾在清宮禦膳房待過的溫寶田回憶,因為他能炒幾樣慈禧愛吃的菜,而且又處處表現得“忠心耿耿”,慈禧就命他在“壽膳房”兼任“掌案”,每頓都得炒幾樣拿手好菜,如燴鴨條、炒幹蘭豆腐、炒胡蘿卜醬、炒黃瓜醬等,專供慈禧吃。又因他對下以打人不留情聞名,更深得慈禧的信任,認為“膳房重地”,非要有這樣“忠誠可靠”的人去監督才可放心。慈禧住頤和園時,就命他住仁壽殿的南院,專管飲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