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如何擺脫辦公室小透明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征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當,亦應入表)、前將軍耿純、右將軍萬修均為開國功臣。
建武二年正月又以“功次輕重”為標準分封,功臣自然是主要的受益者。《光武帝紀》:“封功臣皆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博士丁恭引古制以諫,光武竟宣稱:“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遂遣謁者而授印綬。相形之下,文吏尚未能獲得與功臣同等的優待。《後漢書•侯霸傳》:霸以“明習故事”,累遷至大司徒,建武十三年(37年)卒於官,光武下詔吊曰:“惟霸積善清潔,視事九年。漢傢舊制,丞相拜曰,封為列侯。朕以軍師暴露,功臣未封,緣忠臣之義,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終。嗚呼哀哉!”文吏爵賞不得超越功臣,直到11年後仍為一項通行的原則。功臣在東漢新政權中的地位遠遠高於文吏,由此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