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崇煥爭議那麼大?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給袁崇煥平反?袁崇煥的詩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顏色會對運勢起到怎樣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絕對不少,本文的主人公袁崇煥便是其中一個。袁崇煥作為明朝末年最著名的統帥之一,鎮守遼東數十年,最後卻被崇禎皇帝以九十九條罪名,處以凌遲處死之刑。
對於袁崇煥個人的評價,一直都有忠臣和賣國賊兩種。說袁崇煥是賣國賊的人,依據流傳於後世的各種史料,說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茍且,是敗壞國紀國綱之人。
當然也有人對此進行反駁,認為袁崇煥是明朝忠臣,袁崇煥之死是明朝末年最大的一宗冤案。這些人的主要依據,大多數都是以“反間計”為依據的。
袁崇煥是明朝名將,這一點無可置疑,但是對於袁崇煥的個人評價卻存在瞭極與極的差異。袁崇煥的個人評價,為何爭議如此之大呢?
首先,這是因為歷史的慣常性。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的歷史人物,都具有正反兩種評價。就算是世所皆知的大忠臣嶽飛,以及享譽內外的大貪官和珅的評價都存在著差異性。更不用說處於明朝末年,社會動蕩之時的袁崇煥瞭。因為歷史史料的缺失,以及歷史史料的差異性,關於袁崇煥的個人評價,自然就陷入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