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曾國藩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道光十七年,27歲的曾國藩進京會試卻名落孫山,隻得怏怏返鄉。途經金陵時,他在書店無意發現瞭一套夢寐以求的《明史》。一問書價,他又喜又憂。喜的是,袋裡的銀子正好和書價相等;憂的是,買瞭《明史》便無錢回傢。
他雙手緊攥著兜裡的銀子,徘徊良久,最後還是咬咬牙把書買下。他一邊小心地把書一冊一冊地放進擔子,一邊悄悄地問書店的夥計:“小兄弟,這裡可有當鋪?”夥計用手往斜對面一指:“那不是?”曾國藩立即挑起擔子,徑直向當鋪走去。當掉長衫後,他便去碼頭搭船返湘。讓他驚訝不已的是,船錢與當長衫的錢又相吻合。
船行瞭三天三夜,他讀瞭三天的《明史》,睡瞭三夜的好覺,中途隻吃瞭船傢的幾個火燒。當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曾國藩挑著擔子走進傢門時,傢人都以為他遭劫瞭呢。
道光二十年,曾國藩當上瞭翰林院檢討,為大清編纂國史。盡管此時他已官至七品,有俸祿銀餉,但是除去借支及日用開銷已所剩無幾,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一天,道光帝突然造訪翰林院,眾大臣便立即跪倒一地。道光帝翻瞭翻眼前的日課,隨口一問:“曾國藩,有什麼新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