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宜慢,心宜善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愛新覺羅·弘時
公元前77年春,正逢大漢盛世。山東昌邑太平樓酒肆內,一個年輕人自斟自飲,眉宇間,隱現憂思。
這位年輕人姓王名吉,本是雲陽縣令,三個月前,被調到昌邑王府中擔任中尉,可謂“平步青雲”。可是,這位昌邑王劉賀身邊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胸中抱負不展,王吉隻能借酒澆愁。
他忽然發現,鄰桌有一位老者正微笑舉杯向他示意。王吉連忙趨身請教。兩人談詩論史,一見如故。老者試探問道:“小友似有心事?”王吉便將煩惱告之,老者說:“我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從此順順暢暢。”“哪三個字?”王吉滿臉疑惑。“言——宜——慢!”老者道出這三個字,飄然而去。
從那以後,王吉謹記老者教誨,勤於政務,三思而後言。在暗流湧動的昌邑王府中,數次均有驚無險。由於低調與勤政,王吉任命為諫議大夫,成瞭朝中重臣。公元前67年,王吉回故鄉瑯琊省親,又路過昌邑城。忽然,有位老者自稱是王吉的故人,擋在瞭官道中間。王吉走下官轎一看竟是十年前那位老者。老者對王吉說:“十年前,我送你三個字,已經保你十年通暢。今天,我再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一世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