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婷的故事(序)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她是我國東漢末年女詩人和琴傢,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其父蔡邕,是漢末著名的文學傢、書法傢。此外,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洛陽文壇的領袖。其父和當時的許多名門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梟雄曹操就經常出入蔡府,和蔡邕是相交深厚的摯友。
可見,蔡文姬生長在一個多麼優越的傢庭環境中。詩書禮樂的熏染,父親的言傳身教,自身的天賦資質,文姬博學能文,擅長詩賦,精通音律,就不足為怪瞭。可以說,文姬是在文學和音律的熏陶中,度過瞭十分快樂幸福的童年。
她6歲時,蔡邕在室外彈琴,忽然彈斷瞭一根弦,室內的文姬聽到變調的琴音,走到父親跟前,提醒著父親:“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斷瞭。”蔡邕看著聰慧可愛的女兒,撫摸著她的小臉,驚訝之餘,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瞭出來。父親不解,問文姬何以辨出?文姬答道:“您給我講過,古人季札聽瞭琴聲,能判斷一個國傢的興亡;師曠聽瞭琴聲,能斷定楚國要打敗仗。女兒天天聽您彈琴,難道哪根琴弦斷瞭還聽不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