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包拯簡介 包拯是怎麼死的?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你看有沒有
包拯,民間一般都稱之為包青天,又因為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去世之後,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是北宋名臣,著名大清官,斷案能手,生於公元999年,去世於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包拯出生在廬陽一個官宦傢庭,祖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父親包令儀於太平興國八年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刑部侍郎,與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同供職閣中,遂結為世交。值得一提的是,包拯還算是名門之後,其祖輩是楚國忠臣申包胥,包拯為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孫。
官宦世傢,傢境殷實,包拯自小就受到瞭很好的教育,加之兄弟三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均早前去世,所以父母更是對其極為重視。在嚴苛的教育下,包拯於天聖五年考中進士。按照當時的制度,中進士就可以當官瞭,但是包拯是個孝子,硬是等到自己三十六歲父母萬股之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知縣。上任不久,就因為斷瞭一個奇案從而聲名遠播。
慶歷元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端州出產硯臺,當時端州制造的硯臺,每年都要進貢給朝廷。所以不大不小算是一個肥差,此前的知府大多時候都會在進貢之時,將數目報大,從中克扣不少的煙臺,贈送給當朝權貴,謀取私利。但是包拯上任之後,進貢的數目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絕不貪污一方硯臺,從而成就清正的名聲。嘉祐六年,任樞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