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為何會在幼時被立為太子?又為何兩立兩廢?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傢庭主婦必知,廚房風水顏色該如何選擇
胤礽,原名愛新覺羅·胤礽,是清聖祖玄燁與其原配皇後仁孝皇後赫舍裡氏的嫡次子。嫡長子死後,仁孝皇後再次懷上嫡子,不過令人哀嘆的是,在生下胤礽之後,難產離世。經歷瞭嫡長子與嫡妻去世兩個打擊之後,對於這個唯一的嫡子,康熙帝展現瞭與其鐵血形象不符的慈父模樣。康熙帝對胤礽不僅留在自己膝下親自教養,疼愛異常。在胤礽還隻是一個襁褓的嬰兒的時候,就將其冊封為太子。
胤礽是清朝唯一一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明立太子的人。在他才出生一年零七個月的時候,康熙帝為其舉辦隆重的冊封典禮,成為大清帝國的繼承人。冊立一個嬰兒為太子,實在不像是康熙帝會做出來的事情。但是他偏偏做瞭,那麼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從情感方面來說,康熙帝當然具有一定的私心。康熙帝與仁孝皇後赫舍裡氏是少年夫妻,兩人共同經歷瞭鰲拜專政的艱難時期。共患難的夫妻感情,自然極為深厚。如今赫舍裡皇後難產去世,獨獨留下胤礽這麼一個孩子可供念想,康熙自然對胤礽疼愛異常。另一個方面,胤礽是繼承祜早夭之後,他企盼已久的嫡子,因此格外看重。在這麼兩個方面之下,產生將胤礽立為太子的想法並不難猜。
從歷史遺留的問題來看,康熙帝立胤礽為儲君順其自然。無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還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都出現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因為當權者的匆匆離世,繼承人選不明,導致瞭許多擁兵自重的諸王,有瞭別樣的心思。不乏相互爭鬥、兵刃相見的事情發生。而這種情況,分裂國傢政權,於國傢統一不利。所以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康熙帝才會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明確的昭告天下,指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