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親王奕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後代是誰?溥儀為什麼給他惡謚?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玉斷魂之咖啡
奕劻,全名愛新覺羅·奕劻,公元1838年亦劻在北京出生,為滿洲鑲藍旗人,晚清宗室大臣。追溯血緣,亦劻為清高宗乾隆帝的曾孫子。他的父親是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祖父是慶僖親王永璘,不過後來亦劻被過繼給慶郡王綿慜為嗣子。
道光三十年的時候,承襲輔國將軍的爵位,後晉爵貝子、貝勒。同治十一年的時候,加郡王銜,被授為禦前大臣。光緒十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二十四年的時候,特詔其爵位可以世襲罔替,成為清朝的第十二位鐵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華,進攻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帝匆匆逃離北京。臨走之前,命亦劻和李鴻章一道留守北京,與聯軍代表議和,隨後不久簽訂《辛醜條約》。
光緒二十九年,被任為首席軍機大臣,位高權重。
宣統三年的時候,成為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後,亦劻遷居北京,民國六年病死傢中。
亦劻此人,歷史給的評價倒是挺中肯的。他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大臣,但其升職速度卻很快。亦劻此人能力不高,學識不夠,但是在朝廷卻混的順風順水。到瞭清後期的時候,奕劻或為領班軍機大臣,或為內閣總理,慶邸官爵之隆,晚清除醇邸之外,難有其匹者。他能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大抵是“榮辱忽焉,皆在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