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死前的念的那首詩是什麼意思 范增是個怎樣的人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范增七十歲才被重用,七十歲有的人未必能夠活到那麼久。秦始皇叱吒天下,即使最後稱王也不過四、五十歲就去世瞭。我們知道古代人平均壽命可能就隻有四十歲左右,而范增能夠在七十多歲還能有兼濟天下的夢想,正應瞭曹操的那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有幾個人能做到?
范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他是項羽必不缺少的謀士,范增的一生也是很具有戲劇性的,范增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最出名的事跡就是鴻門宴。《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索居傢,好奇計。”范增是具有傳奇色彩人。跟隨項梁的時候,范增都已將近七十歲高齡瞭,這個時候的范增雄心壯志依舊不改,不得不讓人佩服。
范增的評論歷來不低,范增擁有長遠的政治眼光,初見項梁的時候,正是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之時,此時全國上下的反秦運動都處在低迷的狀態,范增將自己的見解告訴瞭項梁,分析瞭起義失敗的原因,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因此抓住楚人仇恨秦國的這一點,就有很大的機會,陳勝、吳廣不能取得勝利的原因還有,他們沒有擁立楚王而自立,還沒有發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因此很難取得成功,接著拋出直接的方法,便是擁立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然後建立政權,項梁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