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魯莊公是誰 關於魯莊公的生平簡介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克萊因瓶有什麼用途
魯莊公是一個在歷史上評價不是特別高的人,因為他混亂的婚姻生活,因為他一塌糊塗的政治生涯,似乎人生贏傢與他不沾邊,而似乎沒也什麼突出的政績。
魯莊公,出生於公元前706年,姬姓,魯氏,名同,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他為魯桓公的兒子,承襲魯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可以說是一個沒多少政績的君主。提到魯莊公,我們知道關於他的故事有“曹劌論戰”、“肉食者鄙”中的主人公,是我們所學的課本裡出現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君王,大傢都對“曹劌論戰”,對英勇有謀的曹劌贊賞有加,卻往往忽視瞭另一位君王——魯莊公。
司馬遷《史記》:“莊公好力。”簡單的幾個字,描繪出瞭一個比較粗略的形象,魯莊公看起來是個泛泛之輩,作為君主沒有什麼可說的地方,政績不突出,卻能夠在王位上做瞭32年,不得不深究魯莊公究竟是憑借什麼能夠在王位上做那麼久。
魯莊公能夠在王位上做瞭那麼久的君王,可見他有他的過人之處,先不說他多麼孔武有力,單就其他的來說,他在魯莊公八年放過管仲,對管仲的放過一馬,當時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齊向魯國要人,向魯國要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欲重用管仲的話,會對魯國不利,群臣都勸魯莊公把管仲給殺掉,莊公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仍舊把管仲歸還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