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是個怎樣的君主 該怎麼評價夫差其人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鬼影隨行
有人說他是懦夫,有人說他是英雄,在他的身上,我們我可以發現其實,他跟西楚霸王項羽有很多很多覺得吳王夫差和西楚霸王項羽,還真的有不少地方相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位固執的君主——項羽,在兵敗之後,因為想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遲遲不肯渡過江東,最後在江邊無奈自刎。在夫差的身上,我們似乎也能找到項羽的影子,兩位陌路英雄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以死來彌補自己當初的錯誤。
吳王夫差,出生在大約公元前528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在位時間是前495年─前473年。作為末代君主,夫差肩負的責任很巨大,他背負著振興吳國的重任,還要為父報仇。可悲的是吳王夫差並不知道自己是吳國最後一位君主。如果他早知道吳國終結在自己手裡,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勾踐心軟的,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其實,夫差的能力並不差,為何卻在後來的吳越爭霸裡全盤皆輸?都說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情況,父母心裡很清楚,早些年夫差的父親闔閭早就看出瞭自己的兒子是怎樣也個人,闔閭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夫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同樣,同一時代的另一位賢哲也發出過同樣的感嘆,子貢說:“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傢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 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