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康有為的評價 康有為與梁啟超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劉邦憑什麼能夠登上王位 他為什麼要殺功臣
康有為,清末“戊戌變法”主要領導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咸豐八年,生於廣東南海西樵山銀塘鄉一個官僚地主傢庭,人稱康南海,是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傢、思想傢、教育傢,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出生於封建官僚地主傢庭的康有為,從小受儒傢傳統教育長大。康有為五歲能誦唐詩數百首,六歲時跟從簡鳳儀讀《大學》、《中庸》、《論語》和朱熹所註《孝經》。在父親去世後,跟隨祖父生活。康有為的祖父康贊修,官至連州訓導,是傳統的封建官僚。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康有為接受的是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攻讀經史。
光緒五年,康閱讀《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逐漸的接觸西方文化,康有為開始意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先進。而腐朽的中國,想要戰勝西方,想要增強國力,唯有改革一途。光緒十四年,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二十一年,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康有為愈發認識到改革的迫切性。於是他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史稱“公車上書”。光緒二十四年,主導變法,一百零三天後,變法失敗,逃亡日本。民國六年,與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後失敗,民國十六年,病死於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