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哪個朝代的人他是做什麼的 《孟子》一書是他編纂的嗎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被牛追
孟子是不亞於孔子的另一個思想傢,他的思想和學說影響著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甚至到最後孟子的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在 世代的演變中,內化為中華文化的傳統甚至是核心思想。當我們吟誦著”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孟子》名句的同時,仍可依稀看見當年亞聖的風采與智慧。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山東鄒城人。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傢,教育傢,戰國時期儒傢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瞭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傢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 稱為”孔孟“。
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公子慶父的後代,聽說孟子的父親死得比較早,傢境貧寒,孟子的母親隻身一人,辛苦把孟子拉扯大,為瞭孟子有個清凈的 讀書環境,竟然三次搬傢,這便是”孟母三遷“的由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的志向是推行”仁“和”義“,他的理想與孔子相同,孟子雖然不是與孔子同時代的 人物,但是孟子和孔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孟子比孔子晚瞭大約百年左右,在思想主張和推行仁政的行為上,二人極度相似,孟子接受到孔子學 說的洗禮,潛心研究,踏著孔子的步伐推行”仁“和”義“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發展的總結,將儒學推入到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