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骨趙姿”董其昌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為什麼稱他為“顏骨趙姿”?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宿舍鬼故事:紅酒
董其昌,明代書畫傢,生於1555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謚號“文敏”。萬歷十七年進士,松江華亭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1636年逝世。
董其昌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信心滿滿,相信以自己的才學一定會奪得魁首,最後卻知得瞭第二名。究其原因,是因為知府衷貞吉覺得他文章雖好,字卻太醜,最後衡量之下,給瞭他第二名。這件事,對他影響甚大,刺激他從此發憤學習書法。刻苦十多年之後,終於有多得。
34歲時,董其昌考中進土,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人翰林院深造,供職於翰林院。隨後又擔任過皇長子朱常洛講官、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參政,官至三品。
董其昌的仕途由三十五歲到八十歲,他將明哲保身運用到極致,為官十八年歸隱二十七年,躲過瞭黨爭之禍和魏忠賢的殘害。因此,相比於仕途一道上的功績,董其昌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他在書畫上的成就。
董其昌常與同僚諸友切磋書畫技藝,縱論古今,品評高下。又從好友處借閱晉、唐、宋、元法帖寶繪,深入專研,廢寢忘食,學問飛速長進。萬歷三十一年刊刻《戲鴻堂法帖》行世。因為患病在松江時期修養時,他四十餘歲,正當盛年,於是博彩眾長,專研學習,最後創作瞭許多傳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