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寧死而“不肯過江東” 項羽最後是怎麼死的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宋朝的大才女詞人李清照曾在炎熱的夏日,想起瞭當年那個在烏江邊絕望而自刎的霸王,並有感而作《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短短四句二十個字,卻準確地概括瞭項羽這個一代霸王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質的東西,活著,就要做人中豪傑,死瞭,也要當鬼中英雄。
李清照一語道破瞭項羽的人生信條和理想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時的慷慨悲歌,在烏江邊毅然揮劍自刎,並非英雄末路、完敗認輸,相反卻成為他壯麗人生大戲的最高潮。
表面上看,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血性剛烈之舉,實在是令人為之贊嘆的,而他大英雄形象就永遠定格在國人的心中。對於項羽的執意不願回到江東去,我們不應該過度地誇張,客觀分析《史記。項羽本紀》裡這一段文字:“居數日,項羽引兵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羽在咸陽實施屠城,燒殺搶掠,帶上金銀財寶和美女,他執意要東回。這個時候項羽,義無反顧地要回江東去,為什麼?做瞭天下諸侯的老大——西楚霸王,風光瞭,就要衣錦還鄉,成功瞭,當然就要榮歸故裡,這就是項羽虛榮的表現。曾經縱橫疆場,南征北戰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時,內心是何等淒涼,昔日威風八面的霸王,而今卻狼狽不堪,落魄而逃,對於愛面子的西楚霸王來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算是死也不願回江東去,也就順理成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