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忘憂國的太監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太監憂國?肯定有人會問,開玩笑吧?因為太監總與陰陽怪氣、奴顏媚骨、狗仗人勢、巧取豪奪等“美譽”相連。秦時趙高,漢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賢,清代安德海、李蓮英,無不遺臭萬年。即便有蔡倫、鄭和這樣的鳳毛麟角,也可惜蔡倫是宮廷奪權的幫兇,以逼死皇妃、搶掠皇子等為主業,還被認定為後漢宦官幹政的始作俑者,鄭和下西洋也不過是明代太監專權的一個縮影。那麼,太監隊伍中就沒有憂國憂民之人,都“脫骨”瞭嗎?幸好,有一個堪稱大義大勇、鐵骨錚錚的太監,這就是清末的寇連材。
寇連材是直隸昌平人,15歲入宮,先在慈禧梳頭房和會計房做事,後被派到奏事處,名為伺候光緒帝,實為監視皇帝。寇連材受慈禧恩寵,卻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目睹慈禧獨攬朝政,虐待光緒,杖打珍、瑾二妃,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供她享樂等淫縱專權所為後,寇連材十分不滿,並深為國事而“憂之”。寇連材從早到晚皺著眉頭,像喝醉瞭酒的樣子,周圍的人都以為他得瞭精神病。當時,寇連材的同事們仍舊是“太監不慮亡國恨,繼奉主子享太平”。1896年3月23日,慈禧放下蚊帳準備休息,忍無可忍的寇連材突至並跪到床前痛哭不已。慈禧“揭帳叱問”,寇連材道:“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慈禧太後以為他瘋瞭,連聲呵斥讓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