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巧勸“將相和”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紅狼破敵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喚他所寵愛的新任軍機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劉統勛一起,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除瞭遊山玩水,乾隆此行還有個重要目的,就是勸和二人。因為,乾隆早已發現和珅和劉統勛不和,為瞭“大清事業”,乾隆便有心調和二人。
正在欣賞秀麗的山川景色,乾隆問道:“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學識淵博的劉統勛隨口即應:“君皇高,微臣低,文在東來武在西。”和珅一向以逢迎拍馬著稱,這次看到劉統勛搶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借題發揮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河與流明指熱河由東向西流入離宮湖,但暗指自己和劉統勛,並借宮廷禮儀東為上首、西為下首來貶低劉統勛,暗示你劉統勛再老再有能耐,也在我和珅的下首。劉統勛豈能不明白,背著乾隆狠狠地瞪瞭和珅一眼,心想:“老狐貍,走著瞧!”這時,三人來到一座橋上,乾隆又要求和珅和劉統勛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作成一首詩。劉統勛不放過報復的機會,捋捋胡子,望著清波中自己老態龍鐘的面容,偷視和珅自負的得意之形,邊走邊詠道:“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鷄雞的繁體字)。得食的狐貍歡如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