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中國在抗旨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賣酸菜豆湯的女人
朝廷一意孤行
1900 年6月的一個悶熱的夏夜,剛從頤和園返回皇宮的慈禧,召開瞭一次緊急會議,議題仍是那個困擾瞭帝國數月之久的心病——如何處理愈演愈烈的義和團運動。主撫 派在會上占據瞭上風,最重要的是,他們說服瞭態度一直搖擺不定的老太後。會議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義和團是忠於朝廷的,如能配備上等武器,加以操練,必可為 朝廷所用,為國傢抵禦外侮。持有異議的榮祿、王文韶等人見慈禧聖意已決,也不再表示反對,主剿派自此成為朝中“沉默的大多數”。
老太後雷厲風行。次日,總理衙門的最高領導就換成瞭載漪。在列強眼裡,載漪是清政府內部排外、仇外勢力的典型代表,由他出任這一要職,意味著北京搖擺不定的政治風向,已經完全明朗化瞭。這一人事變動顯然讓列強深受刺激,同日,海軍中將西摩率軍從天津出發,直趨北京。
朝廷對義和團的支持,讓許多地方大員憂心忡忡。張之洞得知義和團摧毀鐵路、電線,並正向北京蔓延的時候,曾急電榮祿,催促他對這幫“亂民”格殺勿論。張之洞 在電中認為:義和團會挑撥清政府與各國之關系,使本已岌岌可危的局勢陷入不可挽回的深淵。這位晚清重臣,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將“愛國”與毀壞 “公共設施”的行為聯系起來——當然瞭,義和團始終在宣傳那些鐵路和電線破壞瞭泱泱中華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