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枘圓鑿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鬼節之燒紙
枘和鑿,用木工的話說,就是榫頭和榫眼兒。方枘,指方形榫頭;圓鑿,是圓形的榫眼兒。合理的搭配是,方榫頭和相應的方榫眼兒咬合,而圓榫眼兒隻能接插與它相配的圓榫頭。方榫頭插圓榫眼兒,隻能是猴吃麻花——滿擰,根本咬合不上。成語“方枘圓鑿”就是這個意思。不過要深刻地理解這個成語,還得從屈原說起。
屈原,名平,與楚國王室同根同姓,他見聞廣博,學識淵博,有極強的記憶力和意志力,很善於闡釋發揮,對治國平亂方略多有切合實際的見解。他忠君愛國,體恤百姓,一心要變法強國,舉賢任能,懲治貪腐,制定新的憲令,主張聯合各國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深得楚國民眾的愛戴。然而,屈原卻不為平庸無能、耳根子又軟的楚懷王所信任,再加上楚懷王寵姬南後鄭袖和鄭袖所生的兒子子蘭,以及嫉賢妒能的靳尚等一群奸臣狼狽勾結,沆瀣一氣,極力向楚懷王誣陷詆毀屈原,破壞變法,阻撓起草憲令,使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任何忠諫,被秦國使臣張儀所欺騙,愚蠢地跑到秦國議和,結果被囚身死,成瞭異域他鄉的孤魂野鬼。而對國傢命運最為關切的屈原,卻被鄭袖、子蘭、靳尚一夥隻顧爭權奪利、不管國傢危亡的卑鄙小人陰險地排擠出朝堂;他們又在新君楚頃襄王跟前惡意構陷中傷屈原,昏庸的楚頃襄王更是不辨忠奸,竟將屈原驅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