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上的一字之差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公元1854年,清咸豐四年,太平軍一路進攻勢如破竹,湖南湖北接連告急。無奈之下,咸豐帝隻得再次傳旨曾國藩,要求湘軍全面出戰。
在此之前,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等清朝正規軍,都不是太平軍的對手。領軍前去鎮壓的將領有廣西提督向榮、巡撫周天爵、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欽差大臣陸建瀛等,均吃瞭大敗仗。眼看湖南湖北接連告急,咸豐帝在京城坐立不安,所以,不得不再次傳旨,懇求此前總是以“操練尚未準備穩妥,出戰還需時日”為理由拒不出戰的曾國藩。
然而,當皇帝的聖旨還沒有傳達到衡州,曾國藩卻已率領一萬七千人的湘軍啟程,放棄形勢危急的長沙,前赴湘潭。此前萬般推諉的曾國藩,為什麼這次表現得如此積極?原來,以前曾國藩一是想看綠營軍的笑話,二是湘軍組建不久,萬事未妥,尚不宜出戰。而這次,湘軍已近兩萬人之眾,且厲兵秣馬已久,操練亦有多日,是時候該是自己露兩手的時候瞭。
曾國藩剛到湘潭不久,就接到所謂的可靠情報,說靖港一地太平軍防備空虛。曾國藩大喜,遂決定率軍偷襲靖港,以期此戰告捷,振奮軍心。
是日,曾國藩親率湘軍戰船40艘順江而下,抵達上遊白沙洲。當大隊湘軍水師直撲太平軍營時,卻發現居然是一個空城計。瞬時,曾國藩明白上當瞭。結果,隻聽一聲炮響,蘆葦蕩中數百條太平軍的漁船沖出,而湘軍炮口距離太近,根本不能發揮半點作用。在隨從的拼死掩護下,曾國藩率眾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