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忍不住的“癢”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不開門的宿舍
蘇東坡有句名言:“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閑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這“三易三難”,樸素平實,卻像菜根一樣滋味悠長。生活中很多事,可以證明這話的精辟。
蘇東坡能說出這話來自切身體會。我在他的詩文中,尋到瞭他的癢處,和“忍癢難”這三個字得來之不易。蘇東坡因反對新法,在詩中露出對新政的不滿,故深陷“烏臺詩案”。同年底,他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因詩而惹禍,弟弟蘇轍和好友們都勸他“痛戒作詩”。東坡也深感“其言至切”,他下狠心把詩“戒”掉,整整5年沒有作詩。這裡面的痛苦,隻有他自己知道。但他牢記教訓,硬是忍住瞭詩這個“癢”處,就是不寫。
然而,5年後的一天,東坡意外地收到朋友孫莘老寄來的一塊極好的墨。
問題是,墨是寫詩作文用的!像一個盡最大努力戒瞭酒的酒徒,忽然白白得到一瓶佳釀,這誘惑如何忍受?東坡終於忍不住微笑起來,遏制瞭5年的詩興在心底翻江倒海,詩句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吾窮本坐詩,久服朋友戒。五年江湖上,閉口洗殘債。今來復稍稍,快癢如爬疥。……詩成一自笑,故疾逢蝦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