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滬上“救書”猶如特工潛伏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x戰火紛飛的年代,市井的人們囤積的是金銀細軟,書籍遭受劫難。而那些孤本善本,是民族文化的遺存。
抗戰開始,上海文化人鄭振鐸眼見許多珍貴的圖書毀於兵燹,或落入敵手,心急如焚。
而與此同時,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也顯露出來——一些藏書傢從前不願意出售的圖書,此時,因為生計,亦將自己的所藏拋售市場。鄭振鐸見此機會,向當時的重慶政府呼籲搶救圖書,他把救書當作一場戰爭。
當時陳立夫任教育部長,他采納瞭鄭振鐸的意見,撥出專款200餘萬元,專門用來收購流散出來的孤本善本。
鄭振鐸開始瞭在戰火中救書。為此他記下瞭一本《求書日錄》。《求書日錄》裡記瞭這樣一件事,清初藏書傢錢遵王《也是園書目》開列瞭失傳的元明雜劇,鄭振鐸對此心儀不已,他深信沒有失傳尚在人間。果然,戰火一開,即現身蘇州地攤30餘冊,鄭振鐸動身前往蘇州,30餘冊孤本已被書商孫某所購,聽說政府專款購書,於是,奇貨可居,標出一萬元的高價,且必須在十幾天內交割。後經軟磨硬泡,價格降到9000元,9000元在當時來說仍是個大數目。可是,鄭振鐸認為,它的文化歷史價值遠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