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墻紙的選色風水很重要!
劉墉是清朝乾隆年間官員、大學士,清代書畫傢、政治傢。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工書,尤長小楷,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劉墉就是傢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因此有關他的事跡廣為流傳。那麼你想更加深入的瞭解這位劉墉嗎?
劉墉——清朝乾隆年間官員、大學士
劉墉人物經歷
乾隆時期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殿試後,讀卷大臣將劉墉作為呈送卷第一名。乾隆帝閱後認為“墉”無超人才華,也可能懷疑讀卷大臣巴結正在當朝大紅大紫的劉墉父親,將劉墉貶為二甲二名,將原擬第五名,也就是二甲二名的吳鴻拔為第一甲第一名,說道:“今取一朝狀元,必得有眾人向往之才氣。平墉之人怎能奪冠?就這樣,本來是劉墉的狀元改為瞭進士。中進士後一年後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初任江寧知府,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劉統勛時任陜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生、監生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並提出瞭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