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欲伐越的寓意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恐怖又神秘古埃及法老的詛咒
楚莊王是誰?楚莊王是在春秋時期中出國的一個國君,而且在那個時候,也是屬於春秋時期中的五霸之一,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楚莊王欲伐越,其實意思也就是說,人貴於有自知之明,要懂得如何去避免到失誤而直接有著不敗之地,那麼楚莊王欲伐越的寓意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楚莊王欲伐越的寓意
楚莊王欲伐越的寓意是什麼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避免失誤,立於不敗之地。
說明的道理:人貴有自知之明。
楚莊王是誰
楚莊王(前631—前591),名叫熊侶,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631—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
楚莊王即位三年中,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下令國中:“有敢諫者死無赦!”(《史記·楚世傢》)此時伍舉入諫。楚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正在作樂。鄙人午餐說:“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楚莊王說:“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史記·楚世傢》)又過數月,楚莊王淫亂更甚。大夫蘇從又入諫。莊王說:“若不聞令乎?”蘇從說:“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