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璘
吳璘是我國宋朝著名的軍事將領,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他智勇雙全,與 兄長吳玠一起成為著名的抗金大將。在南宋抗金鬥爭中,與兄吳玠為保衛秦隴,屏障巴蜀,立下瞭汗馬功勞。而吳璘少好騎射,善讀兵書,經常隨兄參加攻戰,英勇果敢,積功至閣門宣贊舍人。那麼你想更加深入的瞭解這位吳璘嗎?
吳璘簡介——我國宋朝著名的軍事將領
吳璘人物簡介
吳璘1102—1167), 民族英雄,字唐卿,漢族, 德順軍隴幹今 甘肅靜寧)人。南宋名將 吳玠的弟弟。他智勇雙全,與 兄長吳玠一起成為著名的抗金大將。在南宋抗金鬥爭中,與兄吳玠為保衛秦隴,屏障巴蜀,立下瞭汗馬功勞。
吳璘、吳玠兄弟
吳璘在紹興初與兄吳玠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擊敗金兵。金完顏亮部南侵,他領兵督戰,收復秦、鳳等路所轄十六州軍,守蜀有功,官進太傅,封新安郡王建炎三年1129年),吳璘與兄長吳玠同時被陜西宣撫處置使張浚所賞識。此後兄弟二人並肩作戰,同受升賞。兄吳玠去世以後,吳璘接替哥哥的使命,成為陜西抗金的主力部隊,被升任龍神4廂都指揮使。紹興十六1140年),正當宋高宗和奸相秦檜慶祝“和議”成功的時候,金人撕毀和約,分兵四路在主帥金兀術的指揮下,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金兵很快占領河南、陜西的許多州縣。接著,金將撒離喝率領西部金兵,強渡黃河,攻占長安,直趨鳳翔。這時,隻有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的胡世將和吳璘駐防在河池,情況十分危急。胡世將緊急召集各路將領商議防禦辦法。參謀官孫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見。吳璘認為孫渥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憤怒的說:“儒語沮軍,可斬也。”並自願“請以百口保破敵。”在吳璘的指揮下,首戰大獲全勝,打擊瞭金軍的囂張氣焰,阻止瞭敵人的西進,挽救瞭全陜的危局。朝廷升吳璘為鎮西軍節度使、並授予侍衛步軍都虞侯。吳璘在對金軍的作戰實踐中,也總結創新瞭一種新戰法,名叫“壘陣”,專門打擊敵人的騎兵沖鋒隊,行之有效,屢挫金軍,在西北戰場上發揮瞭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