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周公之禮,周公之禮的典故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獅子撲人
我們現在的人都是說周公之禮,而關於周公之禮其實也是在歷史上有個典故的,而且周公之禮也是主要是用在夫妻之間的,而如果是情人的話,那麼是不能夠用這個詞,那麼什麼叫周公之禮,周公之禮的典故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周公之禮,周公之禮的典故
周公之禮的典故
西周初年,世風日下,民間婚俗混亂不堪。
為明德新民,周公親自制定禮儀。周公從婚禮入手,對當時男女交接混亂的狀況進行瞭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從說親到嫁娶成婚,分為瞭七個環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並且對每個環節都進行瞭細化,作瞭具體細致的規定,這些合稱“婚義七禮”。
這第七禮——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含有指導新婚夫婦依禮行事的用意。其儀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之理,於是陰陽和諧,乾坤有序,維綱常而多子孫。
敦倫:交配的文雅代稱。原為儒傢用語,後為佛傢借用。
儒傢:《論語·八佾第三》:學儒必須敦倫盡分,始能希聖希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