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前世今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出自唐朝詩人李紳之手。李紳因此獲得瞭“憫農詩人”的稱號,但他其實是個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紳傢幾代為官,六歲時父親就去世瞭,全靠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育成人。因此,李紳年輕時寫出《憫農》這樣反映農民艱辛的詩作,是有生活基礎的。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紳考中進士,步入仕途。他從國子助教(唐朝國子監分設六館,每館均設博士及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趙國公,逐漸蛻變。野史記載,李紳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300多隻,後院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隻是生活奢侈倒無可指責,但他發跡後愛耍權威,無情無義就是人品低劣瞭。
《雲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傢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