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妃陵盜影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館陶公主是誰 館陶公主和養子董偃真的有不倫戀嗎
1
民國五年深秋,一輛馬車出瞭西安,直奔臨潼,徑直駛進瞭驪山東麓的太池村,停在瞭張大金的院外。
馬車上走下一人,四十多歲的年紀,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麼?”商人走進院中喊。話音未落,屋裡走出一位六十歲左右,但看上去很硬朗的老者,他就是張大金。
商人向張大金開門見山地介紹自己叫劉寶全,在西安做些古玩生意,前來是想請張大金幫忙“鏟鏟土”。而一聽此話,張大金的臉色馬上變瞭。“鏟土”是臨潼一帶的黑話,意思就是盜墓。盜墓者被稱為鏟子,而張大金曾經就是這一帶最有名的金鏟子。
張大金幼年喪父,為瞭還債,母親狠心拋下他,改嫁他鄉,從此杳無音信。張大金靠鄉親們撫養成人,然而他不思報答,反而在一幫狐朋狗友的鼓動下幹起瞭挖古墓、賣文物的勾當,一幹就是十多年,成為盜挖古墓的高手。為此,他被村民趕出瞭太池村,但他依舊賊心不改,走到哪兒就掘到哪兒。
四年前,張大金忽然宣佈金盆洗手,重回太池村,向鄉親們發誓以後再也不幹這種欺宗滅祖之事,否則情願砍去雙手。他還傾其所有傢產,給太池村的幾座古墓建起瞭圍墻,由一個盜墓鼠賊變成瞭一個古墓的保護者,這才贏得瞭村民們的原諒。有傳言說:張大金之所以如此痛改前非,是因為他曾掘過一座墓,結果卻從一具朽骨身上盜得一塊藍田玉,而上面竟刻寫著自己的名字。後來他打聽到墓中所埋之人,名叫唐翠花,正是自己的母親。張大金悔恨不已,決定痛改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