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買賣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這年頭工作不好找,張合理中學畢業後就沒再念書,他找瞭一份挺特別的工作—放雞。
現在的人特別講究食品質量,同樣是雞蛋,有的擺在地攤上論斤稱,有的卻貼上標簽、在大超市裡按個兒賣,兩者價錢能差上好幾倍,張合理放養的雞下的雞蛋就是後一種。他工作的地方叫雞圍山,這是一片還未開發的山區,山明水秀,景色怡人,方圓幾百裡,大大小小幾十個村子,傢傢都靠養雞為生,養的都是老母雞。母雞就在山上覓食,吃的是野生的小蟲子小螞蚱,下的是地道的山雞蛋,純天然、無公害,賣到城裡能賺不少錢。可以說,沒有勤勞的母雞就沒有雞圍山。
說白瞭,張合理就是個“雞倌”,人傢放牛放羊,他放的是雞,每天早晨起來把雞群趕上山,等母雞吃飽喝足再趕著下山。這活雖然挺枯燥,但每月給的工資也算可以,月底發工錢時還送10斤山雞蛋。
這天,一個老漢趕著牛車來到張合理打工的村子,一進村頭,就扯著破鑼嗓子喊道:“鄉親們,都出來看看,賣小雞崽嘍!”
老漢坐在車前喊著,車上的幾百隻小雞崽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就像一個合唱團。雞圍山每傢雖然都有幾隻公雞,但大多是用來宰肉招待客人的,村民都是直接買進小雞崽,而不是自傢孵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