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觀音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八月十六送十五
小城叫翠城,因瞭那條穿城而過的翠江而得名。有瞭江,水路就方便,早年從山裡出來的木頭在東山渡碼頭上堆積如山,江面上木排如梭,浩浩蕩蕩一路出水口,匯閩江,達南平,抵福州。木商運出去的是木材,帶進來的是一箱箱的真金白銀,於是沿江兩岸因瞭木材的交易而人口稠密,商鋪酒肆林立,一派繁榮景象。
別看木商個個都腰纏萬貫,揮金如土,但木商們都知道,其實木材漂運是件極為危險的行當,稍有不慎就排毀人亡,血本無歸。翠江的季節性極強,隻有夏至到立秋這段時間才能放排,可這段時間暴雨來得急,山洪隨時都會暴發,風平浪靜的翠江轉眼就可能濁浪滔天。翠江從東山渡口出城後,一過“山羊跳”,江面驟窄,水流湍急,迂回曲折,暗礁、險灘又多,出水口200來裡的水道上就有“猴子孔”、“烏龍峽”、“剪刀架”、“黃鯰洞”、“七姑瀧”、“鬼見愁”等令人心驚肉跳的險惡之處,不要說遇上暴風驟雨,就是風和日麗也讓多少放排工提心吊膽,喪魂失魄。盡管放排工個個水性極好,但遇上惡劣天氣木排一旦把持不住就會觸礁散架,那滿江漂浮的木頭在暴烈的洪水沖擊下如萬馬奔騰,橫沖直撞,每年都有放排工被撞得腦漿迸裂,葬身魚腹。雖然木商在放排前必在江邊殺豬宰牛拜祭河神,祈求_路順風,但木排依舊隔三岔五會出事,城西亂葬崗年年都添上不少衣冠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