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的男人,真正的戰神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車上擺放啥吉祥物最好
做男人,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被人說窩囊。但是中國古代幾位男人,一輩子磕磕碰碰,經常窩囊的表現,被諷刺不是男人的次數,拿籮筐裝都裝不過來,常年供圍觀群眾喜聞樂見。
就是這幾位窩囊男人,隻要踏上戰場,披甲執銳站在前方,對面多兇殘的敵人,都嚇得打哆嗦甚至掉頭跑——這都是華夏民族歷史上,多次浴血衛國的鐵骨英雄。他們的故事裡,除瞭各種壯懷激烈,更有一個簡單道理:做男人,怎樣才叫不窩囊?
1. 第一個窩囊男人,就是唐朝名將,西平郡王李晟。
在山河破碎的南宋年間,大唐名將李晟這個名字,叫許多痛心國難的南宋愛國詩人們,念叨起來就眼熱,不信就聽陸遊的熱烈呼喚:“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
但在南宋被熱烈盼望的李晟,放在他生活的唐代,卻有個更出名形象:窩囊。
窩囊這脾氣,放在唐朝軍將裡,不算稀罕事,按照盛唐年間吊打吐蕃的名將婁師德的話說,想要長保富貴,就得有被人吐一臉唾沫也不擦的窩囊精神。成語“唾面白幹”,就是由此而來。大唐權力圈常年很亂,高層動輒血雨腥風,窩囊如此,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