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畫語諫言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人靈魂的重量是多少
朱元璋在打拼天下時,劉伯溫就給他當謀士。在戰事順風順水時,劉伯溫在帳下工作,從不多言。誰知,當戰事讓朱元璋連連失利時,許多官兵和謀士都紛紛逃出軍營另謀高就瞭,劉伯溫卻一反常態地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朱元璋不解地問:“你怎麼不走,難道你就不害怕?”劉伯溫說:“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為害怕就自己逃命而放棄瞭忠誠。”劉伯溫的言行讓朱元璋感慨萬分,也使他精神大振,隨即重整旗鼓度過瞭危機。此後,朱元璋就把劉伯溫當成最貼心的謀士。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瞭皇帝後,打算給有功之臣和自傢的親戚冊封嘉獎,還想大賞那些功臣的親戚和朋友。面對需要封獎的幾百號親朋好友,朱元璋很犯愁。封吧,無功受祿,群臣不服。不封吧,親戚會罵他六親不認。劉伯溫知道朱元璋遲早要面臨這個難題,隻是進諫之良策還沒有想周全。一番深思熟慮後,劉伯溫決定用畫來說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畫瞭一幅畫,瞅著皇帝犯愁的時候送給皇帝,說是讓皇帝解解悶兒也好放松一下心情。
朱元璋拿過畫來一看,隻見畫面上有個儀表堂堂的壯士,頭發凌亂如麻,被分成十幾束胡亂地立著,每一束頭發上都戴頂烏紗帽。轉念一想,劉伯溫這個時候送畫給我,不能隻為解悶兒,畫裡肯定有話。他就尋思這烏紗帽即官,發即法,意思是說官多瞭法就亂瞭。對,就是這個理!次日一早,朱元璋召見劉伯溫,大聲稱贊道:“好你個劉愛卿,此畫甚好!解瞭朕心頭之大惑。”朱元璋根據劉伯溫的畫意擬旨:“隻封功臣,不封親朋。”